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陈掖贤人物简介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6-06-22 20:32:04


世界范围内有很多知名人物,了解他们的事迹和生平有利于我们增长见识,同时对我们了解世界也有帮助,为了增加大家对这些人物的了解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陈掖贤人物简介,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。

陈掖贤(1928年-1982年8月15日),是中国抗日烈士赵一曼的儿子。小名宁儿。195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,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校,任政治课教师,讲授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》。1982年8月15日自缢而死。

幼时的陈掖贤和母亲赵一曼

1930年,陈掖贤出生后不久,赵一曼同志就被党组织派到东北进行抗日斗争,陈掖贤被寄养在大伯父家。

解放后,陈掖贤的亲姑姑陈琮英(任弼时同志爱人)找到他,送他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读书。这时,他和生父陈达邦(陈大榜)也联系上了。据陈掖贤讲:赵一曼回国生育后陈达邦被共产国际派到法国工作,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回到中国。新中国成立后,陈达邦在中国人民银行任专员,已经再婚,又有了几个子女。陈掖贤到生父家去过,因感情不深,来往不多。

1955年,陈掖贤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,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任教。当政府通知他去领赵一曼的抚恤金时,他拒绝了。

1960年,当家乡不断传来饿死人的消息时,陈掖贤终于忍不住,提笔给毛泽东写信,写了饿死人的事情和党在大跃进时期所做出的一些失误决定;还把人民生活艰苦的情况以《忆秦娥》词牌填词给毛泽东。因为住在中南海,陈掖贤找人直接送给了毛泽东。毛泽东看后,十分震怒。但得知写信人是赵一曼的儿子,他没有追究。后来陈掖贤被分配到机电研究院六机床厂工作。

文革中,当父亲陈达邦被康生等人诬陷打倒时,陈掖贤百思不得其解,多次提笔向康生和中央文革领导小组写信,为父亲申辩。因为对文革和康生等人不满,加之在信中提及天安门为什么只挂毛主席像等问题,陈掖贤一夜之间被打成“现行反革命”。他翻墙而逃,在京城远郊荒野躲了10天,饥饿和思念女儿使他回到单位,随后在牛棚里隔离审查。

1982年8月15日,陈掖贤自缢身亡,终年55岁。

陈掖贤的母亲——赵一曼

陈掖贤出生后不久就被寄养在大伯父家,稍大一些后,知道自己是寄养在这里的,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,从小就性格内向。陈掖贤平日不注意个人仪表,不修边幅,有时甚至蓬头垢面。他也不太注意居室卫生,房间经常十分脏乱。他的木板床上仅铺一张凉席,席上放一床棉絮,没有被面被里。起床后就把棉絮堆成一团,从来不叠。屋内烟蒂遍地,很少打扫。陈掖贤性格内向,不爱讲话,有时心情郁闷。

陈掖贤不大会安排自己的经济开支。他当时的工资是每月69元,用起来总是前松后紧。月初总是吃甲类菜,还买些零食。下半月就只能吃丙类菜,到月底就得去工会借“小额贷款”(一种简便借款,只须到经办人处签名就能借到5元钱,下月发工资时即扣还)。

陈掖贤夫妇及两个女儿

1957年,陈掖贤与他的学生张友莲结了婚。1958年3月陈掖贤便被下放到农村劳动去了。1959年1月,陈掖贤回到学校仍担任原来的工作。这时,张友莲已经怀孕,学校想办法在为拆迁农民盖的房子里挤出一间平房,分给陈掖贤做家属宿舍。

1959年底,张友莲生下了他们的大女儿。这时,他们的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。由于两人在婚前没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恋爱,彼此对另一方的性格、兴趣爱好、生活习惯都不怎么了解,婚后他们又聚少离多,没有一个很好的磨合、适应过程,因此,在生活上产生了不少摩擦和矛盾,经常争吵。

1960年,陈掖贤与张友莲离婚,女儿被送到四川,由陈掖贤的姨妈抚养。张友莲由于受到离婚和离开孩子的打击,不久便得了精神疾病,不能工作,有时还需住院治疗。陈掖贤的情绪也日益消沉郁闷。

1961年底,陈掖贤与张友莲复婚,并生下第二女儿,而张友莲的病还是时好时重。

以上就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陈掖贤人物简介,希望通过阅读能够加深大家对这些人物的了解,更多的人物介绍请关注学大教育网,相信会对增长你的见识有所帮助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