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经典古诗文鉴赏-渡辽水原文_翻译_赏析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6-03-12 14:57:07


相信大家对于古诗文并不陌生,从小我们就开始接触它们,掌握它们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表达水平,为此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经典古诗文鉴赏-渡辽水原文_翻译_赏析,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。

作品原文

渡辽水⑴,此去咸阳五千里⑵。来时父母知隔生⑶,重著衣裳如送死⑷。亦有白骨归咸阳,营家各与题本乡⑸。身在应无回渡日⑹,驻马相看辽水傍⑺。

注释译文

作品注释⑴辽水:指大小辽河,源出吉林和内蒙古,流经辽宁入海。⑵咸阳:古都邑名,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。⑶如:动词,去。重:一作“里”,一作“裹”。⑷营家:军中的长官。一作“茔冢”,即坟墓。⑸题:上奏呈请。⑹回渡:一作“渡辽”。⑺驻马:停住了马。傍:同“旁”。

作品译渡过辽水,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。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,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,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。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,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。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,只能在辽水边驻马回望远在天边的家乡。

作品鉴赏

王建在贞元(唐德宗年号,785—805)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,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,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,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。“渡辽水,此去咸阳五千里。”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,长途征战。“来时父母知隔生,重著衣裳如送死。”“隔生”之感、“送死”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。父母与儿子、妻子与丈夫、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,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。“亦有白骨归咸阳,营家(一作‘茔冢’)各与题本乡。”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,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,希望落叶归根。句中的“白骨”与“茔冢”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,是残酷战争的见证。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,让人伤感莫名,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。“身在应无回渡日,驻马相看辽水傍。”死的尚有“白骨”“归咸阳”,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。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,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。远征战士的悲哀,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。此诗笔力遒劲,意境苍凉,读来令人心摧骨折、肝肠欲绝。

经典古诗文鉴赏-渡辽水原文_翻译_赏析是学大教育网语文资深老师为大家带来的,希望我们能够好好阅读,想要获取更多的古诗文鉴赏内容,请登录学大教育网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